熱電偶和熱電阻
熱電偶和熱電阻
熱電偶和熱電阻區別
雖然都是接觸式測溫儀表,但它們的測溫范圍不同。
熱電偶使用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因其在中、低溫區時輸出熱電勢很小,當勢小時,對抗干擾措施和二次表和要求很高,否則測量不準,還有,在較低的溫度區域,冷端溫度的變化和環境溫度的變化所引起的相對誤差就顯得很突出,不易得到全補償。
這時在中低溫度時,一般使用熱電阻測溫范圍為200~500℃,甚至還可測更低的溫度(如用碳電阻可測到1K左右的低溫)?,F在正常使用鉑熱電阻Pt100。(也有Pt50,在工業上也有用銅電阻,但測溫范圍較小,在50~150℃之間,在一些特殊場合還有銦阻,猛電阻等)。
熱電偶和熱電阻的工作原理
熱電偶測溫度的基本原理是熱電效應,二次表示一個檢伏計或為了提高精度時使用電子電位差計。當有兩種不同的導體或半導體A和B組成一個回路,其兩端相互連接時,只要兩結點處的溫度不同,一端溫度為T,稱為工作端或熱端,另一端溫度為T0 ,稱為自由端(也稱參考端)或冷端,回路中將產生一個電動勢,該電動勢的方向和大小與導體的材料及兩接點的溫度有關。
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兩種導體組成的回路稱為“熱電偶”,這兩種導體稱為“熱電極”,產生的電動勢則稱為“熱電動勢”。
熱電阻的測溫原理是基于導體或半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這一特性來測量溫度及與溫度有關的參數。熱電阻大都由純金屬材料制成,目前應用多的是鉑和銅,現在已開始采用鎳、錳和銠等材料制造熱電阻。熱電阻通常需要把電阻信號通過引線傳遞到計算機控制裝置或者其它二次儀表上。
本文引自網絡及煤化工知庫